資訊列表> 資訊詳情
常見基坑支護的類型有哪些?
正負零學堂為大家帶來常見基坑支護的類型有哪些的相關資訊,基坑支護工程一般是指為了保證基坑圍護的穩定性,保護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安全,保護周圍環境不受破壞而采取的工程措施,那么常見的基坑支護有哪幾種類型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放坡開挖式
1、邊坡坡度應根據土層性質和開挖深度確定。開挖深度大于4m時,采用多級邊坡,多級邊坡設平臺。在土質較好的地區,宜采用天然邊坡。對于軟土地區大面積邊坡開挖基坑,邊坡應采用鋼網防護。
2、開挖面低于地下水位時,應在坡頂和平臺處采取井點降水措施,提高邊坡穩定性;坡頂應設置擋水坎或排水溝,防止水流入坑內沖刷邊坡
3、坡腳附近有局部深坑的,坡腳與局部深坑的距離不得小于坑深的2倍。不能保證的,應按深基坑深度驗算邊坡穩定性。
二、土釘墻(復合土釘墻)式
如果場地條件不能滿足大型邊坡開挖的需要,可以采用土釘墻來縮小邊坡范圍。
1、土釘支護形式有鋼管土釘支護和鋼筋土釘支護,坡面噴鋼筋混凝土
2、當土釘墻后有積水時,應在含水層的墻上設置排水孔或其他排水措施,以降低墻后水壓,提高土釘墻的穩定性
3、采用預應力錨桿復合土釘墻時,預應力錨桿宜采用鋼絞線錨桿,錨桿宜布置在土釘墻上部;用于增強表層抗土壓力時,錨桿應布置在土壓力較大、墻后土層較弱的部位。
三、 水泥土重力式擋墻
1、重力式擋土墻形式:一般采用雙軸或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攪拌樁可按搭接施工,搭接長度控制在150mm~200mm。在擋土墻頂面設置混凝土面板
2、在一般土質條件下,當攪拌深度小于16m時,宜采用造價較低的雙軸攪拌法;當攪拌深度大于16m時,宜采用三軸攪拌法。遇到淤泥等軟土時,應適當增加水泥含量
四、型鋼水泥土攪拌墻(SMW工法)式
1、一般選用雙軸或三軸攪拌樁。止水帷幕采用攪拌樁,并鉆一孔,以保證止水效果;
2、型鋼租賃期一般控制在6個月以內。租賃期超過6個月時,型鋼的租賃成本較高。目前租賃市場上的型鋼主要有H400×400、H500×200、H700×300、H800×300等,可選擇插入一跳一、插入兩跳一、密插入的形式,墻體剛度依次增大;
3、型鋼應該做減小阻摩的簡單處理,方便地下室結構完成后型鋼拔除回收。
五、 灌注樁排樁圍護墻式
1、基坑開挖涉及地下水時,應在灌注樁外設置防水帷幕;
2、帷幕選型:防水帷幕深度小于16m時,建議采用造價較低的雙軸;帷幕深度大于16m或淺層砂層較深較密時,建議采用密封效果較好的三軸;
3、帷幕深度:對于基坑內僅需排水的基坑,軟土地區粘性土弱透水層的防水帷幕深度應控制在基坑底面以下6~7m處(如上海地區工程);而含水層厚度適中,底埋深度不深,可考慮將帷幕隔斷含水層(如南通和武漢濱江地區);如果基坑地基承壓水的穩定性不滿足要求,則需減少承壓水和承壓含水層。不厚且底部埋深不深的,防水帷幕還應盡量切斷承壓含水層,以減少降壓對周圍環境沉降的影響;
4、為了避免基坑支護結構的浪費,基坑圍護工程中通常廢棄的圍護樁可以作為正常使用階段的主要地下結構的一部分,形成“樁墻一體化”。擋土樁能承受大部分土壓力,降低地下室外墻的應力,有效地減少地下室外墻的厚度和側樁的數量,增加地下室的建筑面積,實現節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六、地下連續墻式
軟土地區采用“雙墻一墻”比三排地下室基坑排樁方案更經濟。所謂“兩墻合一”,是指在基坑工程施工階段,采用地下連續墻作為擋土結構來保護水土,在永久使用階段,作為主地下室結構的外墻,通過與地下主體結構內部水平梁板構件的有效連接,不再設置地下結構的外墻。地下連續墻的一般厚度為600mm、800mm、1000mm和1200mm。
1、地墻兩側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導墻,
2、當淺層有粉土或砂土時,可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加固地墻兩側的溝壁。攪拌樁深度原則上只需覆蓋粉土或砂土層,避免不加加固的地墻溝槽段挖溝施工(否則,不加加固的溝槽施工容易引起地墻填土系數增大)體積過大,將大大增加混凝土的澆筑量,而隨后大量的混凝土過灌也將增加成本)。
3、地墻成溝泥漿:成溝首選天然泥漿。當天然泥漿不能滿足成溝要求時,應選用人工泥漿。
4、地面墻溝段外側可設置高壓旋噴樁加強接縫封堵,墻內應設置支墩柱和排水溝,采取砌筑墻防滲結構措施。
以上六點是常見基坑支護的類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正負零學堂為廣大工程從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在線課程。為建工企業提供SAAS服務,搭建企業培訓平臺。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登錄正負零學堂官網查看詳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