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列表> 資訊詳情
地基樁基礎有哪幾類?施工流程是什么?
正負零學堂為大家帶來地基樁基礎有哪幾類?施工流程是什么的相關資訊,在建造一些大型工業與民用建筑時,如果地基的軟土層較厚,那么就不適合淺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抗變形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工人選擇樁基礎來加強地基強度。那么地基樁基礎有哪幾類?施工流程是什么呢?跟著正負零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地基樁基礎分類
1.按承載性狀分類
(1)摩擦型樁:
1)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側阻力承擔,樁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計。
2)端承摩擦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
(2)端承型樁:
1)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端阻力承擔,樁側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計。
2)摩擦端承樁: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
由于摩擦樁和端承樁在支承力、荷載傳遞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通常摩擦樁的沉降大于端承樁,會導致墩臺產生不均勻沉降,因此,在同一樁基礎中,不應同時采用摩擦樁和端承樁。
2.按成樁方法分類
(1)非擠土樁:在成樁過程中將相應于樁身體積的土挖出來,因而樁周和樁底土有應力松弛現象,常見的非擠土樁有挖孔樁、鉆孔樁等。
(2)部分擠土樁:成樁過程中,擠土作用輕微,樁周土的工程性質變化不大,常見的樁型有預鉆孔打入式預制樁、打入式敞口鋼管樁等。
(3)擠土樁:在成樁過程中,樁周土被擠開,使土的工程性質與天然狀態相比有較大變化,常見的擠土樁有打入或壓人的預制混凝土樁、封底鋼管樁、混凝土管樁和沉管式灌注樁。
3.按樁徑大小分類
(1)小樁:d≤250 mm
(2)中等直徑樁:250 mm
(3)大直徑樁:d≥800mm。
二、地基樁基礎的施工流程
1.測量和放線
臨時施工控制網的建立:為保證樁位定位的準確性,本工程擬采用外圍控制網和現場定點控制網的方法進行施工測量和定位;
2.襯墊的設置和打樁機的定位
(1)沖孔樁直徑較小,護筒一般采用4 ~ 8mm厚的鋼板,高度為1.5 ~
2m。沖孔樁的護筒內徑應比鉆頭直徑大100毫米。套管頂部應有一個泥漿溢流口,高出地面0.15 ~ 0.30米。
(2)襯管在定位、保護孔口和維持水位差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根據設計樁位,護筒應埋在縱橫軸線的中心。埋襯墊的坑不要太大。坑挖好后,將坑底整平,然后放入護筒。在檢查位置正確且襯墊垂直后,用粘土回填周圍區域,分層壓實,并觀察填充情況,以防止填充時襯墊移位。護筒埋設后,應進行復查和校正。護筒中心應與樁位中心重合,偏差不應大于50mm。
(3)護筒埋深:粘性土中不小于1m;在砂土中不得低于1.5m,孔內泥漿液面應保持高于地下水位1m。
(4)打樁機定位:打樁機采用十字法進行樁位定位,即在設置好的保護管上拉十字絲,使其十字交點與標記樁重合,然后移動機器定位,打樁機鋼絲繩的作用中心與十字交點重合;
(5)打樁機安裝定位后,應仔細調平,保持基面水平。天車轉盤中心與樁位中心在三點鐘同一條直線上,然后固定好打樁機,保證施工時不跑偏。
3.循環系統布置
整個施工過程中鉆孔采用自流正循環系統,灌注混凝土前清孔采用挖渣桶挖渣。因此,流通系統的布局也分為兩部分:
(1)自流正循環系統;施工現場設置容積不小于3m3的循環池,具體位置靠近成孔現場,水溝長度不小于3m,有利于道碴樣品沉淀。
(2)挖渣滾筒:用于澆筑混凝土前的清孔階段。
4.基坑土方開挖后,應進行鉆(沖)孔樁的地基處理
(1)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由前標段施工。土方開挖后,應根據現場地基地質的實際情況進行地基處理,道路必須修建至基坑底部。
(2)地基處理方法:采用50 ~ 150 mm厚500mm的碎石(毛石)進行地基處理。地基處理時,用挖掘機攤鋪整平,來回壓實。
5.施工道路的設置
(1)根據勘察結果,本工程地基存在溶洞。在樁基施工過程中,地面沉降、坍塌等事情隨時可能發生,所以需要準備足夠的填充材料。
(2)鉆(沖)孔(溶洞)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塌孔、地面沉降等現象。
正負零學堂為廣大工程從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在線課程。為建工企業提供SAAS服務,搭建企業培訓平臺。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登錄正負零學堂官網查看詳情哦!